2011—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高温中暑病例特征分析

张晟杰,钱蕾,唐传喜,吴金贵,夏庆华

伤害医学(电子版) ›› 2020, Vol. 9 ›› Issue (4) : 33 -36.

PDF (2802KB)
伤害医学(电子版) ›› 2020, Vol. 9 ›› Issue (4) : 33 -36. DOI: 10.3868 / j.issn.2095-1566.2020.04.005
论著

2011—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高温中暑病例特征分析

作者信息 +

Author information +
文章历史 +
PDF (2868K)

摘要

目的 分析2011—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高温中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,为高温中暑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。方法 收集整理2011—2019年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”中报告的上海市长宁区高温中暑病例,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。由于中暑病例数小于40例,单因素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,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。结果 共收集37例高温中暑病例,年龄中位数56岁;其中,男性28例(75.68%),年龄中位数48岁,男性中暑患者发生中暑的地点以室外工作场所为主,有21例(75.00%);女性9例(24.32%),年龄中位数78岁,女性中暑患者发生中暑的地点以家中主,有6例(66.67%)。轻症中暑16例(43.25%),年龄中位数57岁;重症中暑21例(56.75%),年龄中位数52岁。中暑病例时间分布主要在7月、 8月,分别占83.78%、16.22%。中暑病例数与高温热浪天数存在相关性(r=0.004,P<0.01)。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高温中暑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病例;室外劳动者及退休老人为中暑的高危人群;7、8月为中暑的高发时间。因此,有必要加强对中暑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。

关键词

高温 / 中暑 / 热浪 / 流行病学

Key words

引用本文

引用格式 ▾
张晟杰,钱蕾,唐传喜,吴金贵,夏庆华 2011—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高温中暑病例特征分析[J]. 伤害医学(电子版), 2020, 9(4): 33-36 DOI:10.3868 / j.issn.2095-1566.2020.04.005

登录浏览全文

4963

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

参考文献

AI Summary AI Mindmap
PDF (2802KB)

689

访问

0

被引

详细

导航
相关文章

AI思维导图

/